新闻中心

中国科学院2025跨年科学演讲

来源:开云网站    发布时间:2025-03-23 14:20:03

  2025跨年科学演讲重磅开启!本次活动联手上海广播电视台“日出东方 科技追光”跨年融媒直播。专家、科普达人齐聚直播间,与你一起回望两弹元勋科学家的故事,探讨前沿科学的机遇和挑战,博览生物进化的奥妙,更有圆桌论坛,共话创新人才的培养,科学慢直播带你见证新年时刻的到来,让我们一起科学跨年!

  主讲人:许进,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名誉院长。

  演讲简介:两弹一星精神是各种精神的聚合,有不为名不为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根本精神,有集思广益共同建设祖国的集体精神,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还有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对于邓稼先那一代留学生来说,他们当然明白留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个人的学术前途多么有利,个人的生活环境是多么的安逸。但是,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祖国,亲手把一穷二白的祖国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国家。前辈们精忠报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是新中国最宝贵的财富,可以让我们世世代代传承弘扬。

  主讲人:郑会龙,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航空工业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科研副所长。

  演讲简介:燃烧科学实验系统是中国空间站重要的科学子系统,是用于研究气、液、固不同相态燃料燃烧的实验装置,是我国首台综合性空间微重力燃烧实验平台,目前在轨正在开展近可燃极限和燃烧基础、微重力下材料着火特性和防护以及重要应用燃烧机理及转化等方向的科学研究。随着在轨科学实验的深入,未来的微重力燃烧实验将更加关注与流体力学、传热学、电磁学、生物医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技术探讨研究,带来很多奇特的微重力新的科学探索领域,该演讲过程将介绍燃烧科学实验系统的研制过程、工作原理、在轨实验进展以及未来的实验思路。

  主讲人:宗成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会士(ACL Fellow),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和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

  演讲简介:近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行业应用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对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人才教育培训和就业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那么,大模型的基础原理是什么?其真实性能现状如何?它将对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哪些行业和职业将受到冲击和影响?本报告将针对这样一些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并对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予以展望。

  演讲简介:从达尔文时代起,人们就对“蛇为何没有腿”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种观点是,蛇类祖先生活在海洋中,是四肢退化的“游泳健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最早的蛇类可能栖息于地下洞穴,是出色的“挖洞高手”。为了解开这个谜题,古生物学家们“脑洞大开”,对8000万年前的蛇化石拍摄了X光片、进行了CT扫描,同时利用计算机模型推算现代蛇的祖先是不是具备挖洞能力。值此蛇年新春之际,我们诚邀大家参与“中国科学院跨年科学演讲”,一起聊聊生态适应如何改变了蛇类的四肢。

  探访人:史军,中国科学院植物学博士,“玉米实验室”科普工作室创始人,科普图书策划人,正高级研究馆员。

  直播简介:西双版纳植物园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奥秘的热带生态乐园,栖息着多样的奇花异草和独特的热带动物。从巨大的王莲到绚丽的火焰树,从隐秘的花蝴蝶蜥到夜行的树蛙,这里展示了自然界的多样性与神奇魅力。让我们大家一起跟随史军的脚步,共同寻找夜间动植物的奥秘!

  直播简介:量子,对我们来说是个神秘又迷人的词语;但对于科学家来说,却慢慢的变成了了一个触手可及且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尤其是量子计算机,就是一种建立在量子力学原理之上的超级计算机。一旦实现,必将改变全世界,因此慢慢的变成了当前全球科学技术竞争的焦点之一。那么,量子计算机的“晶体管”究竟会是什么?让我们聆听丁洪院士给出的答案。

  直播简介:我们大家都知道,微生物在这样一个世界上广泛存在,而且与人类紧密关联。你了解身边或体内的微生物吗?它们对人类有多大影响呢?疫苗可以防范很多传染病的流行,但你知道吗,我们的大脑也要“接种疫苗”,预防“信息流行病”,这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期待高福院士的解读。

  直播简介: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人类一步步走来,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构筑起一个我们的祖先所没办法想象的现代社会。而到今天,人工智能的巨浪已然涌现,智能时代正在朝着我们招手。我们身边所熟知的一切,都有几率发生颠覆性地变革。而在我们目光所及的背后,智能传感器将是支撑智能时代的核心之一。褚君浩院士即将为我们揭开智能时代的面纱。

  直播简介:科技正在让世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在科技的进步中,一分一秒不能离开的就是先进的科学仪器。在过去二十多年,杨学明院士利用自行研制和原创的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科学仪器,并通过与理论学者的合作,解决了化学动力学研究领域长期存在的一系列科学难题。还带领团队建成了我国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大型用户装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一切,究竟是怎么样才能做到的?

  会谈嘉宾:邓子新,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周建华,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常务副校长、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张俊林,微博首席科学家。

  会谈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未来时代需要怎样的创新人才,今天又该如何教育孩子,我们似乎对此仍是茫然未知。期待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在抗生素生物合成与DNA硫修饰领域做出突破性贡献的邓子新先生,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常务副校长、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长期耕耘于基础教育领域的周建华先生,以及微博首席科学家、精研AI领域尤其是大模型及推荐系统的张俊林先生的交流,为我们答疑解惑。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只是出于传递信息的需要,并不代表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别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若不希望被转载或者可以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直播预告:2024全球工程前沿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发布会 Engineering

  中国科学院团队:优化紫外高级氧化工艺,实现水中微污染物精准去除 Engineering

  FIE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章宇超团队综述:等离激元增强电催化 CO2 还原活性和选择性

  FIE Viewpoint: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及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刘静——液态金属印刷为第三代半导体制造业节能开辟新路

  FIE News: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林扬明研究员——低熔点金属促进Pt基金属间纳米晶合成

  FIE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章宇超团队综述:等离激元增强电催化 CO2 还原活性和选择性

  合肥工大沈王强&华科卢兴等:金属单原子协同钴团簇负载于纳米碳骨架 ...

  Nanomaterials: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刘向东研究员等创建特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