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开云网站 发布时间:2024-12-24 04:09:03
因其显赫的名声及富含科幻色彩的想象空间,干细胞往往成为夸张宣传的常用素材。
越夸张,越诈骗。11月2日和3日,央视《今日说法》栏目连续两天报道《被包装的“干细胞”》,诈骗案丛生,我们的行业该何去何从。
2022年8月,成都金牛警方对一家运营超过两年的健康产业集团旗下诊疗机构展开了突击行动,成功抓捕80余名涉案人员,并冻结、扣押资金高达161余万元。此次行动的背景,源自一起涉及老年人的医疗欺诈案件。
案件起因于2021年10月,当时82岁的刘老太与老伴在金牛科迪诊所体验了一项免费检查。期间,医生向他们推销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技术,并说服刘老太支付了4万余元进行干细胞培植与回输。
然而,当刘老太在家人陪同下再次前往诊所“考察”时,其作为医生的女婿对所谓的细胞疗法产生了疑虑。在家人的劝说下,刘老太向金牛区卫生健康局举报了诊所。
随后,金牛区卫生健康局对科迪诊所进行了多次检查。首次检查虽未发现直接的诊疗行为,但预检分诊记录中却出现了近百名老年就诊人员的名单,导致诊所被责令停业整顿半个月。
而在4月的突击检查中,执法人员更是在负一楼发现了正在接受治疗的老年人和医疗废弃物,以及涉及细胞回收、培育的相关文件,证实了诊所存在非法诊疗行为。
6月,金牛区卫生健康局将此案移送金牛区公安分局立案侦查。警方通过诊所为患者建立的文档资料,发现了多起类似刘老太的案例。
诊所临近四川省干细胞库,它首先利用地理优势,误导消费者相信诊疗中心与国家权威机构“四川省干细胞库”相关,使消费的人首先相信他们。
接着,再提供所谓的“免费高端体检”,根据体检报告使用固定的话术,进行夸张化表达,再通过医生对血液的观察,有目的地与现有病情形成相印证的结论,增加老年人对治疗的信心。
而实际上,其使用的“干细胞”只是一些维C与谷胱甘肽的混合物,成本不过几十。
这些不规范行为拉低了社会对企业的信任。然而,必须澄清的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并非干细胞本身,而是那些滥用干细胞之名行不法之事的骗子。
当年的“魏则西事件”,是一边倒式批判免疫CIK疗法,以及事件背后的百度竞价排名和莆田系医疗机构。
他们假借细胞疗法之名,大肆进行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这不仅严重侵犯了患者的合法权益,也对干细胞疗法的名声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害。
自魏则西事件以来,干细胞疗法已承受太多无妄之灾,每一次诈骗事件的发生,都给干细胞疗法的推广与发展平添一份沉重的负担。
但这实际上也是好事,只有报道出来,震慑那些别有用心之人,行业才能健康发展,这个结论,适用于任何行业。
节目的最后,演播室邀请了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胡汝为老师进行评述,其回答透露了行业的点点微光。
首先,犯罪嫌疑人们被定性为诈骗罪,但并不是因为干细胞的原因,这也与我们前面的分析相对应。
从他们的主观层面分析,该机构存在很明显的欺骗意图,因其本身并不具备回输干细胞的技术能力。
而在客观行为上,该机构又采用了诈骗手段,通过捏造事实误导消费者,使其相信机构具备回输干细胞的能力,并因此甘愿支付高昂费用。然而,消费者支付高额费用后,并未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
综合主观意图与客观行为,该机构的行为全部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显然,这家治疗机构及其所谓的干细胞技术均系伪造包装而成。
其后,胡汝为老师说到,“这项技术并非被绝对禁止,而是允许在临床和科研领域应用。”
这也就要求了政府一方面应给予鼓励,另一方面也要实施严格的监管,特别是过程监管。
针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从医学伦理、诊疗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及临床转化研究能力等多个角度,制定一套配套、全面且系统的措施,一同推动干细胞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对于这一高尖端医疗技术,即便是许多年轻人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更何况是众多老年朋友。
政府主管部门因此应承担起加强医疗技术信息应用转化研究的监管责任。同时,在社区层面,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让广大民众了解新兴医疗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实际应用,以及其所依据的医学原理。
在医疗机构层面,则需逐步加强医生和医疗机构的医学伦理培训,特别是提升他们在信息医学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与水平。
干细胞是未来支撑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这种产业的发展过程必然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能做的,必然是恪尽职守,就像央视报道所说,做好科普,让不了解的群众能够接收到正确的知识,做好连接现实与高精技术的沟通之桥。
1.本文旨在介绍生物医疗领域前沿资讯、科学普及细胞领域的相关知识,仅用于分享、交流和学习。仅供访问者参考,不具备任何临床治疗建议或方向,不作为官方立场,不构成任何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