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

2024 SABCS 突破局限勇拓未来——SG引领乳腺癌精准治疗新风潮

来源:开云网站    发布时间:2025-04-08 12:12:41

  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是乳腺癌领域具备极其重大影响力的科学聚会,2024年SABCS会议公布了乳腺癌领域众多前沿进展及诊疗新发现。其中,新型ADC代表药物之一戈沙妥珠单抗(SG)在SABCS大会公布了多项研究成果,为乳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更多科学依据,对乳腺癌治疗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医脉通特邀参与SABCS有声播客,深入解读SG在SABCS会议报告的相关研究结果,并探讨其在乳腺癌领域的发展前途,以推动乳腺癌诊疗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2024年的SABCS大会亮点众多,参与本次SABCS会议过程中有哪些特别的感受?

  非常荣幸能够参与此次SABCS国际乳腺癌论坛,本次会议公布了众多新型ADC药物的进展,其中SG作为中国已进入临床实践的药物,其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备受瞩目。会议还公布了多项中国专家牵头的研究,彰显了中国学者在乳腺癌研究领域的活跃度与影响力。SABCS会议不仅为参加会议的专家提供了学术交流机会,也通过线上渠道广泛传播了前沿研究成果,对中国乳腺癌诊疗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于多线经治的HR+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作用不大,其后续治疗策略与TNBC类似,新型ADC药物SG有望成为HR+乳腺癌患者的有效选择。在本次SABCS会议上,SG也披露了新的循证医学数据。其中,PRIMED研究和TROPiCS-02、EVER-132-002研究的更新需要我们来关注。PRIMED研究更新了SG二线-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安全性和生存数据[1],为SG的临床管理提供了更多参考,对于理解SG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在ADC药物领域激烈竞争的背景下,“post ADC”这一新概念受到临床关注,即探讨在ADC治疗后怎么样做治疗选择。不同ADC药物的抗体、载荷和连接子存在一定的差异,原则上不存在交叉耐药的情况[2],吸引了众多药企在ADC及post ADC赛道积极开展实践。本次SABCS会议报告了一项研究设计,为正在开展的前瞻性、Ⅱ期SERIES研究[3],旨在探索T-DXd序贯SG治疗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有望为乳腺癌诊疗提供新的用药参考。

  随着ADC时代的到来,ADC联合其他治疗也成为新兴趋势。SACI-IO研究报告了SG联合免疫治疗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结果[4]。研究显示,在HR+乳腺癌患者中,通过QIF检测的Trop-2表达与所有患者、任一治疗组或PD-L1状态的生存结果并不相关。这一结果提示未来仍需在这一领域继续探索,例如是否能精准筛选出“靶人群”,即免疫敏感人群;是否还需进行更精准的Trop-2检测或持续探索生物标记物,使其更有可能从SG治疗中获益。

  ADC药物在激活免疫微环境方面具有非常明显优势,是新型治疗方法中的佼佼者。作为新一代ADC药物,SG在不同治疗管线中的发展的潜在能力备受期待,其在一线治疗阶段的ASCENT-07研究[5]正在进行,我们衷心希望该研究能取得阳性结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治疗选择依据。目前SG已在美国FDA获批mTNBC和HR+/HER2- mBC适应症,在中国NMPA已获批mTNBC,预计25年也将获批HR+/HER2- mBC适应症,有望惠及更多乳腺癌患者,进一步提升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获益和生活品质,推动乳腺癌治疗的个体化发展。

  SABCS会议在全球乳腺癌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自20世纪70年代末创立以来,会议规模逐步扩大,内容也逐渐完善。自1996年起,除疫情外我几乎年年都会参加SABCS会议。2000年,中国团队首次在SABCS会议上展示了乳管镜相关研究成果,此后,慢慢的变多的中国学者在该会议上以口头报告等形式分享研究成果。SABCS会议为促进各国学术交流,增强团队总实力提供了平台,对乳腺团队的建设与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乳腺癌领域的诊疗策略众多,选择正真适合的策略至关重要。在HR+/HER2-乳腺癌患者的post CDK4/6抑制剂选择中,ADC已成为治疗优选。SG作为其中代表药物之一,相比化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ADC可能仍会面临耐药等问题。因此,ADC耐药后的post ADC选择成为探索新方向,许多针对post ADC人群的新药正在研发中。我们的研究团队也在尝试聚焦特定post ADC人群进行有关临床研究,期待能取得满意的结果。总的来说,post ADC和post CDK4/6抑制剂的探索对临床治疗均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应用。相信随创新药物的发展、治疗靶点的增加,乳腺癌患者的治疗选择将更为丰富,生存时间也将不断延长,中国的乳腺癌诊疗发展能够走出一条更好的道路。

  在HR+/HER2-乳腺癌领域,尽管目前标准治疗仍是化疗或其他内分泌治疗,但ADC药物也在不断尝试突破。正在开展的Ⅲ期ASCENT-07研究[5]聚焦于内分泌经治且未接受化疗的转移性HR+/HER2-乳腺癌患者,探索SG单药对比化疗作为一线及后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该研究的入组工作已完成,我们对研究结果充满信心,相信SG在内分泌经治患者中,尤其是在CDK4/6抑制剂经治患者中会展现出良好的疗效,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SABCS专注于乳腺癌领域,是全球乳腺癌领域具备极其重大影响力的学术会议。SABCS不仅关注临床研究结果,还很重视基础研究的转化成果和前沿研究的探索,涵盖肿瘤机制、新靶点发现等全方位的研究进展。随着中国企业与乳腺学术界的合作日益紧密,中国团队影响力逐步扩大,众多中国学者在SABCS会议分享中国的研究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国乳腺癌领域的诊疗实力。我们也相信随中国乳腺癌诊疗水平的提升,中国的诊疗团队将继续取得更多成果,更好地为乳腺癌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近年来,ADC药物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成为热门研究方向。其药物设计理念是将高杀伤性化疗药物与抗体结合,实现对靶点富集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攻击,相较于传统化疗的无差别杀伤,ADC具有更强的靶向性。SG是ADC代表药物之一,以Trop-2为靶点,最初在国内获批用于TNBC,后续在TROPiCS-02等研究的推动下,探索应用场景范围扩大至HR+/HER2-乳腺癌领域。本次SABS会议报告了PRIMED研究中SG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的更新结果。多个方面数据显示,SG的疗效结果与既往报告一致。在安全性方面,SG的不良反应(如腹泻、白细胞减少)可通过预防性处理,在不降低剂量的前提下保障药物疗效。这不同于以往对ADC药物量效关系不明显的认知,强调了及早预防和及时干预对于保障药物疗效和安全的重要性。该结果也进一步巩固了SG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证实了SG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是优于化疗的治疗选择。

  在传统晚期乳腺癌治疗中,通常是按顺序使用不相同的药物,但这样的做法是否最优仍有待探讨。未来的临床研究可优先考虑在联合用药基础上寻找平衡点,通过联合两类抗肿瘤药物,产生协同效应,增加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减少耐药的可能性。尤其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而言,这种联合治疗策略可能更容易实现我们的治疗目标,即在治疗可耐受和保障生活品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延长生命。近年来,免疫治疗为部分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甚至治愈的希望,尤其在TNBC领域,免疫治疗与化疗的组合已成为PD-L1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然而,在HR+/HER2-乳腺癌领域,目前的晚期临床研究均未成功,可能因免疫抑制程度太重,单用PDL-1抗体难以逆转。尽管如此,乳腺癌学术界仍在尝试探索ADC联合免疫治疗的新组合,期待能带来新的研究成果。

  在本次SABCS会议上,关于Trop-2 ADC药物SG的PRIMED临床研究数据发布具备极其重大意义。研究显示[1],SG疗效结果与既往报告保持一致,SG治疗TNBC的中位总生存期(OS)达到6.4个月,且客观缓解率(ORR)和临床获益率(CBR)均达到预期,分别为34.4%和71.9%。安全性分析显示,通过预防性用药(如集落刺激因子和洛哌丁胺)管理不良反应,患病的人能安全地接受SG的全程治疗。所有等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42.0%和44.0%,12例患者(24.0%)发生≥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9例患者(18.0%)发生≥2级腹泻,整体安全性可控。这种预防性用药策略能够有效减轻骨髓毒性和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这一治疗管理经验也将逐步应用于临床实践,帮助医生和患者保障用药安全性,达到预期疗效。

  对于SG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本次SABCS会议进行了全面评估,不仅进一步确认了SG在延长患者生存方面的有效性,还强调了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安全性管理和生活品质的关注。通过预防性用药等措施,能够大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依从性,从而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在生活品质方面[6],接受SG治疗的患者在整体健康情况/生活品质、身体功能、情绪功能、疲劳、疼痛等多重维度上均实现了显著改善,并且亚组分析结果与总人群分析高度一致。快速进展患者的亚组结果为,在类似的6个有利于SG的领域中发现TTD(至首次恶化时间)显著延长,在经济困难方面也观察到了显著获益。此外,无论是不是考虑死亡因素,在所有三个患者亚组中,SG相比化疗在EQ-5D-5L VAS维度的TTD显著更长(HR 0.63-0.76,P0.001),提示在HR+HER2-乳腺癌患者群体中,SG有望成为晚期二线治疗的优选方案。

  HR+/HER2-乳腺癌占乳腺癌患者总数的65-70%[7],期待SG能够在HR+/HER2-乳腺癌领域早日获批,为这一庞大的患者群体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尤其是目前针对HR+/HER2-乳腺癌患者的全程管理方案已经初步形成,使得SG获批后能快速应用于临床,满足患者的迫切需求,助力实现精准治疗,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现任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乳腺癌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

  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攻关课题、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211”工程Ⅱ期、“985”项目、“973”课题及其他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

  多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

  已发表有关乳腺癌研究的论著近500篇,其中SCI收录400余篇,被国际医学文献引用逾6000次

  新加坡国立大学外科博士,回国前任哈佛大学 Dana Farber癌症中心讲师

  200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至美国麻省总院癌症中心进行乳腺癌临床专科进修学习,专注于乳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参与并设计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JCO等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近20篇。主持国自然面上项目一项。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传递更加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意味着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2025世锦赛战报:10-0/10-3,首轮3位选手晋级了!赵心童六连鞭

  年过完了,猛地发现一个扎心的现象:同学聚会没有人参加了不说,大家竟然从各自的朋友圈都销声匿迹了…

  说唱女歌手VaVa向杨超越下跪道歉,曾公开质疑其“只会哭”!杨超越回应:大家都很好啦

  浙江3人20+大胜青岛追到总分1-1 余嘉豪25+7完胜杨瀚森2分6犯规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返回顶部